东莞诸城聚信工贸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769- 611186
邮箱:service@nengqiangc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网络营销药妆之道

编辑:东莞诸城聚信工贸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网络营销药妆之道
所谓药妆即是医学护肤品,是指从医学的角度来解决皮肤美容问题。由于药妆结合了药的特性,配方精简不含公认的刺激性物质而得到社会欢迎。在今天药妆的主要推广模式就是网络营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随着药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各个领域成本的提高,药妆化妆品企业意识到了网络渠道的重要发展趋势,当今,药妆化妆品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之一的品类产品,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美丽用品,大多消费者开始都在网上购买,从这点出发可以看到实际的一个问题。意识到了现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新起点,通过这么方便快捷的网络上可以购买所需要更多更喜欢的产品,可以随时了解到更多的资讯和了解所需要的产品,已经是当今消费者的关注焦点了,也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互联网生活到来的时代。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的传播渠道,是众多药妆化妆品企业所关注的焦点,意味着企业已经看到了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新兴营销渠道。比如很多人都在网上卖起了很多药妆化妆品,比如卓越网、陶宝、当当网、NO5药妆化妆品商城等一些网络商城,都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网站。

互联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宣传、推广、教育的互动性平台,提供了多种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品牌充分呈现其产品的特性几药妆化妆品专业知识,给予消费者方便的资讯服务和了解更多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大品牌也开始在网络上销售,欧莱雅、雅诗兰黛、梅兰雅仕、倩碧、玉兰油、薇姿、理肤泉、雅漾、依泉、欧树等众多品牌都在网上卖,还有日本药妆化妆品帝国也开始流行在网络上卖药妆化妆品,欧美国家也是如此,所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渠道是药妆化妆品企业最关注的发展新兴营销渠道,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宣传、教育的互动性平台,其提供的多种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品牌充分呈现其产品特性及药妆化妆品专业知识,给予消费者方便的资讯服务。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轻松在网上购买,只要有台电脑,轻松点击鼠标,查找信息,根据自己所需求的产品一点就可以购买,然后货到家再付款,这个就是网络渠道购买需求的服务,也是现代生活消费者最方便的网络渠道选择。

网络渠道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这个药妆化妆品竞争时代,传统零售渠道慢慢被网络渠道所取代,网络渠道作为药妆化妆品新兴渠道是众多企业所考虑和选择的新营销渠道,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上宣传和推广成本很低,知名度和美誉度容易提高,口碑宣传效果很好,特别是转载率和点几率也很高,更容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品牌资讯,不管是客户合作还是消费者了解都可以清楚看到很全面的信息。

这几年来,很多新兴的药妆化妆品公司都先通过网络渠道来销售产品,对于有些刚成立无任何知名度可言的药妆化妆品公司而言,使用网络渠道将公司主打产品,放在网络上进行推广与宣传,且没有任何的广告费负担。通过网络媒介,做足口碑宣传和推广,由此慢慢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随之产品才慢慢赢得市场认可。因此更多的药妆化妆品公司利用网络渠道做口碑宣传和推广,也能快速提升渠道占有率。

网络商业的深度分析

随着药妆化妆品行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看到众多药妆化妆品企业关注到网络电子商业平台去发展的走向,成为药妆化妆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互联网上,药妆化妆品已经成为销售收入排名第三的行业,近年来,网上购物的规模以100%以上的超速度迅猛发展。权威机构数据统计: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达2.53亿,上网购物人数达6329万人,人均网上购买额约2000元;2008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突破1200亿大关,较07年增长超过130%。2008年上半年,单是国内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网络购物总额就高达162亿元。网络购物市场将逐渐成长为全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之一。互联网做拥有的独特营销魅力和市场潜力,也成为很多企业要在网络营销渠道上做关注和试水的市场,即使一些高端药妆化妆品在专柜、商超、或是传统终端店销售也好,都被网络渠道所取代,寻求渠道多样化。

本土药妆化妆品企业注重网络营销渠道的商业模式运用和操作管理,在战略上做到非常到位,不管是网络宣传推广、关键词搜索、图片宣传、包装优化等一系列等宣传方式都很到位,这个就是营销的战略方法。网络电子商业模式容易操作、规划到位、渠道多样化又精准定位,能快速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网络营销商业模式的运用,将是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也是从传统营销模式到电子商业模式的趋势,成为药妆化妆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一条:部分仪表企业半年度销售会议集锦 下一条:虚拟仪器的原理及技术发展历程分析